1. 首页
  2. 新闻

Web3 Social 迷思:没弄清社交与社区的不同,还有灾难性的 X to Earn 模式

撰文:北辰

Web3 行业在过去一年里走出了低迷的熊市,虽然远未迎来真正的牛市,但关于 Social Summer 即将到来的声音越来越多。尤其是最近 Telegram 创始人 Pavel Durov因面临诈骗、洗钱、恐怖主义等多项罪行指控而在法国机场被逮捕,进一步引发了对社交产品的关注。

这也不难理解,crypto native 的技术路线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了(毕竟该有的基础设施都有了),但是还看不到 Mass Adoption 的曙光,而社交赛道在理论上是最容易撬动海量用户,而且还有可能沉淀成生态。于是它承载着停滞了的 Web3 行业的焦虑,每当 friend.tech、Farcaster 等社交应用表现稍好,都会引来全行业的关注。

尽管我也看好社交赛道,但不得不发出刺耳的声音——整个 Web3 行业对于社交赛道充斥着作为外行的想当然,误解之深其实不亚于收藏品、RWA 和 DePIN。

我们得先足够了解 Social,才能再接下来谈怎么与 Web3 结合为 Web3 Social(或者 DeSo)。

一、社交与社区

无论是 Web3 Social 还是 DeSo,抑或者 SocialFi,概念落实到最后还是要给真实的用户提供服务,那就得区分清楚这些服务是针对社交还是社区。绝大多数时候大家似乎都混为一谈,尤其是在中文语境中,几乎成为了同义词,但其实social 与 community 是不同层次的两件事情

1.1.社交:从通信开始

广义上的社交产品是从社交(social,其实更准确来说是 social interaction)开始,而社交则是从通信开始。

社交是微观层面的交流行为,少则发生在两个人之间,也可能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群组(group),而实现社交行为的方式是通信(Communication),所以社交产品得先从通信软件开始

电子邮件是最早出现的通信工具,在 1965 年由 MIT 率先实现。1973 年伊利诺伊大学在 PLATO 系统上开发了第一个在线聊天系统 Talkomatic,对方甚至可以实时看到你正在输入的字母是什么。此后各种通信软件不断迭代,今天我们日常沟通所使用的是 WhatsApp、微信、Telegram 等在线聊天应用及各种邮箱,最核心的通信功能当时已经具备了。

那么为什么用户会不断地更换通信软件?其实每一个通信软件爆火的背后,都有一个非它不可的理由在驱使着用户们使用它,总结下来无非有三个,要么免费,要么能找对人,要么抗审查。

腾讯就是一个由免费驱动的成功案例。在 1999 年三大运营商还没有开通短信业务的时候,OICQ(也就是后来的 QQ)就绕过了电话网络可以直接免费发消息,但是在电脑上收发比较麻烦,这才给了 2000 年才推出短信业务的三大运营商机会,每条短信收费 0.1 元,而这又在后来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给微信的崛起埋下了伏笔。


本文地址: - 蜂鸟财经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
下一篇:增长与创新:阿根廷的加密时刻
« 上一篇
上一篇:产品细则复杂、怕踩坑?一文速通如何选择 CEX 借贷
下一篇 »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