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新闻

加密货币付费社群常见法律风险与防范建议

撰文:曼昆

行业回顾:从繁荣到监管趋严

2017 年,牛律师刚开始接触加密货币,也加入了不少社群。那时,行业正迎来一个新的暴发期,各类监管政策尚未出台,市场充满机遇。社群内容也是百花齐放,有的普及区块链底层知识,有的教授「搬砖」套利,还有的直接教人如何买卖加密货币。的确,这些社群给了许多新人学习机会,帮助他们提升投资技能。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小白变成一个个老「韭菜」。

然而,转眼间,那段日子似乎已经成为历史,行业环境已然大变。随着国内监管趋严,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币圈大佬逐渐隐退,社群活跃度大幅下降。尽管如此,仍然有不少社群在运营,有人提供投资建议、推荐项目,甚至传授「撸毛」策略、冲土狗币的方法。但在当前监管政策下,这类行为存在极高的法律风险,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。

2021 年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禁止「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」服务,根据法律释义,该行为是指通过平台、社群、网站、App 或其他渠道,为虚拟货币(如比特币、以太坊、USDT 等)的买卖、交易、撮合等行为提供信息发布、展示、推广、咨询等服务。这类行为在本质上并未直接参与虚拟货币交易,但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便利的信息传递和交易撮合环境,因此都会被涵盖在内。

不难看出,任何涉及加密货币交易的咨询类服务,都有可能被纳入禁止的范围。换句话说,很多虚拟货币相关的培训、建议、信息分享等,都可能触及监管的红线。

当然,你可能会觉得,为什么现在这些社群还在运营,似乎也没有遭遇问题。其实,很多事情之所以暂时没有出事,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没有问题,而是因为矛盾还没爆发,纠纷还没产生。如果某个社群的成员在投资过程中亏损,哪怕是因为自己做出的错误决策,一旦发生争议,问题就可能暴露出来。这时,就很容易涉及到上述的法律风险。

在此背景之下,教人投资加密货币的付费社群是否还能继续运营,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去运营,确保自己的运营模式不触犯现行法律,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。这一业务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业务内容、宣传方式以及是否触及监管红线。本文就从法律风险、商业模式和合规建议三个角度来和大家聊一聊。

法律风险

对于收费教人买卖虚拟货币的业务,其风险主要体现在:

内容风险:若培训内容仅限于技术分析、市场理论、风险提示及基础知识普及,且明确标注「仅供学习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」,一般可视为教育培训;但若课程中包含具体买卖建议、盈利预测或直接诱导学员进行交易,则可能被认定为提供非法投资咨询或操纵市场,从而触犯金融监管规定。


本文地址: - 蜂鸟财经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« 上一篇
上一篇:美股蒸发 1.5 万亿、加密货币蒸发 3 千亿,特朗普搞了一起“大新闻”
下一篇 »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