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散户消亡史,链上迁移进行时
撰文:佐爷
-
VC 和做市商是交易所的最主要前端屏障
-
空投和 Meme 开启链上价值体系重估进程
-
项目方更复杂的代币经济学掩盖增长乏力
散户最近有点烦,先是 RedStone 一波三折,最终散户阻击失败,RedStone 还是上了币安,再是 GPS 拔出萝卜带出泥,币安重拳出击做市商,展现了宇宙所的绝对实力。
故事并不会很完美,在 VC 币逐渐倾颓之势下,价值币沦为项目方和 VC、做市商出货的借口,在每个市场的震荡期紧急完成基金会建立、空投方案上线和上所砸盘的三部曲。
图片说明:传统和新兴价值流转,图片来源:@zuoyeweb3
可以预测一下,Babylon、Bitlayer 等 BTCFi 生态都会重复这个过程,可以回顾一下,IP 上所后的诡异走势和项目表现没有任何关系,和韩国人疯狂的购买力正相关,并且不排除做市商和项目方、交易所的合力。
正因如此,Hyperliquid 的路线确实独特,无投资、无大所和无利益割裂,在项目方和早期用户之间达成平衡,所有的协议收入赋能自身代币,满足后期买入代币人群的保值需求。
从 IP 和 Hyperliquid 的表现而言,项目方自身的团结和赋能意愿,可以压制交易所和 VC 的筹码集中和砸盘行为。
一进一退,随着币安把做市商推向台前,自身的行业壁垒在迅速坍塌。
自我实现的预言,红色石头现形记我的世界中,RedStone 深埋地下 16 层,需要开采后才能研磨。
在整个掘金的过程中,交易所凭借自身绝对的流量效应和流动性,成为代币的最终归宿,在这个流程中,表面是交易所和用户的皆大欢喜,交易所获得更多币种,借此吸引用户,而用户可以接触新资产,博取潜在收益。
在此基础上,可以叠加 BNB/BGB 等平台币的赋能价值,进一步巩固自身行业地位。
但是自 2021 年开始,在欧美大型 Crypto VC 的参与下,整个行业的初始化估值过高,以跨链桥行业为例,以上所前最后披露估值计,LayerZero 估值 30 亿美元,Wormhole 估值 25 亿美元,Across Protocol 2022 年估值 2 亿美元,Orbiter 估值为 2 亿美元,而目前四个项目的 FDV 分别为 18 亿美元、9.5 亿美元、2.3 亿美元和 1.8 亿美元。
数据来源:RootData&CoinGecko,制图:@zuoyeweb3
为项目增加的每个 Big Name 背书效果,实际上都是以散户的利益为代价。
从 2024 年年中开启的 VC 币风暴,到 2025 年初的何一」闺蜜币风波「 AMA 为止,交易所和 VC 的关系在表面上已经无法维系,VC 自身的背书和上所帮助效果,在 Meme 的狂欢下显得可笑,唯一剩下的作用只有提供资金,在回报率的驱动下,面向代币投资已经事实上取代了面向产品投资。
本文地址: - 蜂鸟财经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