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密 ACT 闪跌背后的三重罗生门,交易所风控反成“核按钮”?
作者:Frank,PANews
币安一次常规的合约规则调整,意外掀开加密市场最脆弱的暗疮。
4月1日,ACT等低市值代币在半小时内集体腰斩的闪崩行情,将交易所风控机制、做市商算法策略与MEME币生态的致命缺陷同时推向聚光灯下。
尽管币安紧急回应归咎于"大户抛售",但合约持仓量75%的断崖式蒸发、多币种价格波动的精准同步,以及做市商Wintermute在暴跌后链上抛售的神秘操作,都让这场罗生门暴露出更深层的行业隐患——在薄弱流动性的当下,交易所试图修补系统风险,反而可能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半小时多个代币集体腰斩
4月1日15:32,币安发布关于调整多个U本位永续合约杠杆及保证金阶梯的公告,涉及1000SATSUSDT、ACTUSDT、PNUTUSDT、NEOUSDT、NEOUSDC等几个交易对。这次调整的内容来看,主要是调整这些代币的合约交易的持仓上限和杠杆保证金比例。以ACT为例,调整前的头寸上限最高为450万美元,调整后降至最高350万美元。公告显示的调整时间为18:30。
当日18:30,ACT在36分钟内从0.1899美元跌至0.0836美元,跌幅达到55%。引发市场的激烈讨论。
与ACT几乎同时,TST、HIPPO、DEXE、PNUT等多个币安上的低市值代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闪跌行情,跌幅普遍达到20%~50%之间,市场数据显示,18:30这一时间点成为多个代币价格断崖式下滑的起点,波及范围远超单一项目,显示出明显的同步性。
具体来说,这次调整是杠杆倍数下能持有的最大仓位规模变小了。举个例子:以前你用某个杠杆可以持仓价值100万美元的代币,现在规则改了,可能最多只能持80万美金。若用户未主动平仓,系统将在规则生效时以市价强制平仓超额仓位。因此,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合约价格大幅下跌,继而引发踩踏行情出现。
对此,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,@terryroom2014指出,“18:30币安合约持仓量骤降,交易所主动砍仓大户,导致价格崩盘”;@yinshanguancha认为,“做市商因保证金不足被强制平仓,规则调整是导火索”。多数用户将矛头指向币安的规则调整,认为降低持仓上限触发了强制平仓,进而引发恐慌性抛售和市场踩踏效应。
也有用户猜测,这是由于ACT的做市商主动砸盘,@Web3Tinkle指出,ACT在币安的持仓金额在短短15分钟内下降了7300万美元,暗指项目方和做市商瞬间出货收割市场。
对此,币安的联合创始人何一在X平台互动时表示,对于ACT暴跌是否因币安修改合约规则所致,何一回应称“团队在拉细节准备回复”。
本文地址: - 蜂鸟财经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