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新闻

AI 造富,以创纪录的速度

撰文:李笑寅

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创造财富,催生出一批全新的亿万富翁。

据 CB Insights 数据,目前全球共有 498 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 AI「独角兽」公司,总价值达 2.7 万亿美元,其中有 100 家成立于 2023 年及以后,估值超过 1 亿美元的公司已超过 1300 家。

这场财富盛宴的核心,是 AI 初创公司惊人的融资能力与不断飙升的估值。Anthropic 正在洽谈以 1700 亿美元估值融资 50 亿美元,较 3 月份估值增长近两倍。离开 OpenAI 的前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 创立的 Thinking Machines Lab 在 7 月完成 20 亿美元种子轮融资,创下史上最大种子轮纪录。

这一轮财富创造不仅局限于初创企业,包括英伟达、Meta 和微软在内的上市科技巨头股价飙升,以及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公司的蓬勃发展,共同构成了此次 AI 财富大爆炸的全景。

麻省理工学院首席研究员 Andrew McAfee 表示:

「回顾过去 100 年的数据,我们从未见过如此规模和速度的财富创造,这是史无前例的。」

新晋亿万富翁群体快速涌现

今年的重磅融资轮次正在批量制造新的亿万富翁。据彭博 3 月时的估计,四家最大的私人 AI 公司已创造出至少 15 名亿万富翁,总净资产达 380 亿美元。此后又有十多家独角兽公司诞生。

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,Anthropic AI 的 CEO Dario Amodei 及其六位联合创始人,现在很可能都是数十亿美元身家的富豪。此外,Anysphere 在 6 月融资时估值 99 亿美元,几周后据报道获得 180 亿至 200 亿美元的估值报价,这很可能让其 25 岁的创始人兼 CEO Michael Truell 成为亿万富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大部分 AI 财富仍以「纸上富贵」的形式存在于未上市的公司中,这使得创始人和股权持有者难以立即套现。

与 1990 年代末大量公司涌向 IPO 的互联网泡沫时期不同,如今的 AI 初创企业能够在风险投资、主权财富基金、家族办公室和其他科技投资者的持续注资下,保持更长时间的私有状态。

尽管 IPO 渠道收窄,但 AI 新贵们并非没有将纸面财富转化为流动性的途径。二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出售股权的机会,结构化的二次出售或要约收购正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
OpenAI 正在进行的二次售股谈判就是一个典型例子,旨在为员工提供现金。此外,许多创始人也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进行借款。

并购是另一个重要的流动性事件。据 CB Insights 统计,自 2023 年以来,AI 领域已发生 73 起流动性事件,包括并购、IPO、反向并购或企业多数股权收购。

例如,在 Meta 向 Scale AI 投资 143 亿美元后,其创始人 Alexandr Wang 加入了 Meta 的 AI 团队。而 Scale AI 的联合创始人 Lucy Guo 在 2018 年离开公司后,也凭借其股权财富,斥资约 3000 万美元在洛杉矶好莱坞山购置了一处豪宅。


本文地址: - 蜂鸟财经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« 上一篇
上一篇:Web3 合规漫谈:币圈收益是否需要纳税?
下一篇 »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