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新闻

比特兴,山寨困:曾经的旧轮动逻辑怎么玩不转了?

作者:kyle_chasse

编译:深潮 TechFlow

曾经的加密市场有一套经典的剧本:比特币先涨,山寨币随后轮动。

2017年和2021年的牛市都验证了这一规律。比特币成为资金的“桥头堡”,吸引大量资金涌入,随后资金流向山寨币,推动整个市场的繁荣。

然而,这一模式在2025年似乎已经失效。

ETF资金锁仓,流动性枯竭
  • 机构化效应:ETF的资金并非为投机而来,而是为了长期持有。这导致市场流动性大幅下降,山寨币失去了轮动的机会。

  • 数据对比:2021年,山寨币总市值占加密市场的38.7%,而到2025年,这一比例已降至14.2%。

山寨币的泛滥与稀释

市场上山寨币的数量从2021年的几千种激增到2025年的1200万种(包括长尾代币和MEME币)。代币的泛滥导致市场被稀释,优质项目难以脱颖而出,而劣质项目则充斥市场。

2021年的币安平台上仅有300种代币,而如今CoinMarketCap追踪的代币数量超过1200万。如此巨大的增长不仅没有带来创新,反而充满了“垃圾代币”。

许多散户在Solana生态中的MEME代币和不透明的Telegram交易中损失惨重,资金流失后基本无法回流。

MicroStrategy,机构们的新“新山寨币”

2025年的加密市场中,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他们不再依赖山寨币来追求高收益,而是选择通过比特币进行杠杆操作。

MicroStrategy(MSTR)已成为机构投资者的“新山寨币”。通过发行债券购买比特币,再将比特币作为抵押品进行融资,MicroStrategy为机构提供了一种低风险、高杠杆的投资方式。

MicroStrategy目前持有超过30万枚比特币,平均买入成本约为1.39万美元,而比特币的现价远高于这一水平。相比之下,机构无需冒险投资山寨币,直接通过MicroStrategy的股票即可间接持有比特币并享受杠杆收益。

机构对MicroStrategy的偏好进一步压缩了山寨币的生存空间。

山寨币市场的“出清”正在加速。随着机构资金的撤离和散户资金的枯竭,许多项目已经沦为“无人问津”的状态。

Solana生态中的大量MEME代币成为“击鼓传花”的游戏,最终大多数散户成为了“接盘侠”。

2024年,Solana链上发行的87万个MEME代币中,存活超过30天的仅3.7%。资金流失后,这些代币基本没有回升的机会。

PVP模式下的新生存法则

随着传统的“买入-持有-等待轮动”的投资逻辑失效,加密市场进入了一个“玩家对玩家”(PVP)的新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只有最早发现趋势的人才能获利,而大多数人则成为“退出流动性”。


本文地址: - 蜂鸟财经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« 上一篇
上一篇:FTX 交易所中国债权人,权益如何来保护?
下一篇 »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