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新闻

稳定币新战场:Stripe 和 Circle 的 Layer 1 之争

作者:Charlie

一天两条稳定币 Layer 1,震动了整个 crypto 和 fintech 界。

Stripe 的“Tempo”从隐身状态被曝出,Circle 则在财报节奏中官宣“Arc”。

表面上看,都是为支付而优化的公链。

但底层逻辑完全不同:一个是掌握商户和开发者分发能力的支付服务商,另一个是 USDC 的发行方,正尝试把一枚稳定币升级为一套网络。

L1 与 L2 之争

先回答最直白的问题:为什么不学 Coinbase(Base),或者像 Robinhood 一样做 规划自己的L2?

如果你的优势在于分发、在于把海量存量用户和商户“一键迁移”到链上,那么 L2 是最顺手的解法。

继承以太坊安全性与工具生态,快速启动,顺带拿到排序器经济学红利。

Base 的崛起,技术并不惊艳,关键在 Coinbase 的流量入口与应用整合。这套方法论已经被验证。

那为什么 Stripe 和 Circle 都在谈 L1?

因为“支付链”正在成为独立赛道。

以 Tether 为中心的一批 L1 (Stable 和 Plasma)正在推动一个叙事:稳定币需要原生、面向支付的底层——稳定币做 gas、可预期的费用、亚秒级结算——而不是永远作为“客人”寄居在通用公链上。

这对 Circle 的压力显而易见:如果对手的美元稳定币开始绑定自己的结算层,USDC 不能永远只是“一个代币”,也要变成“那条铁轨”。

解读 Circle

把镜头拉近,Circle 的动作并非简单“防守”。

Arc 与 Circle Payments Network(CPN)同向发力,更像是把 Visa 的“网络中的网络” (network of networks)战略搬到链上。

开放、EVM兼容、USDC 原生、面向支付与外汇、也为资本市场场景做准备。

它的核心在于战略性的让步:如果 Circle 选择把更多前端收入让给发行/分发伙伴,自己只拿网络级的薄费率,换的是更强的网络外部性。

这正是卡组织当年的取胜之道:少抽成、先普及、赢信任、铺端点。

在这个镜头下,“Arc vs Stable/Plasma”比“Circle vs Coinbase”更关键。

若 Tether 系的支付链把“稳定币原生 + 低摩擦支付体验”打成行业标准,Circle 不能只做通往他人铁轨的桥;它得拥有一条真正可被别人依赖的轨道。

同时,开放性不是口号:公证节点的分布与门槛、开发者工具的公共性、跨链与退出的易用性,决定 Arc 是“公共基础设施”,还是换了一身衣服的品牌专有通道。

否则,就会落入“去中心化—扩容—再中心化”的鬼打墙死循环。

解读 Stripe

回到 Stripe,Tempo 是否合适做 L1,取决于它是不是“真开放”。

如果 Tempo 是完全公有、许可最小化、EVM 兼容、原生互操作,Stripe 可以把自己的分发力变成公共网络的冷启动引擎。


本文地址: - 蜂鸟财经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« 上一篇
上一篇:另类数据成为新晋宏观基金的潜力工具
下一篇 »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