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新闻

当数据造假和流量贿赂成为了上所的基操,加密行业还剩什么?

作者:danny

最近项目正在进行品牌/主网升级+换币,所以跟各大交易所都有接触。我们从17年build到今天,这些标准流程都比较清楚,除了对应的合规程序和代码审计之外,剩下不外乎是市场预算,能带来多少新增用户/流量,如何让现有的用户能够吃到红利等等等。项目方需要流动性和新的交易场所;交易所需要用户和交易量,这个各取所需,无可厚非。

有意思的地方就是,商务简单沟通完之后就到了研究部门评判的环节。他们就提出了好几个否决我们上所,或者因为某些条件不达标而需要增加预算的点。我就挑几个有意思的来说,

第一是说我们的数据和热度不够,具体体现在我们的社交媒体数据不足和链上数据不足,然后给我们举了好几个同样赛道项目的例子。 我就纳闷了,你们都是研究部门,天天研究项目,难道还看不出数据的真假和真实性吗?come on, 推特粉丝几百k 的账号,底下推文只有几千的view,留言不到10条,你告诉我这个是真的?然后链上数据都是一个交易hash里面包含了n条交易记录,你们这个项目的散户都是高手吗?居然人人都可以做自己接rpc接口做打包交易?这明显就不合理吧? 尤其是专业的ai data数据标注本身是门槛的,不太可能同时出现大批标注者就同一套数据进行标注,尤其是后续数据校验和清洗的成本比起标注本身更高,所以就更不可能,除非你根本不care成本或者你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数据本身

第二是投资机构背书。现在的项目上所(除了meme)大都需要各大vc的傍身/加持。但作为了老项目,从19年functionx到今天的PundiAI,成立至今已有6年多的时间,我们一直来都是用自己的钱来build,从来没拿过外部一分钱,从我们这种“老人”的角度,觉得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?纯社区驱动、没有vc控盘、而且从情感来说这是一件很有“情怀”的事情啊?结果在研究部门眼里这就成了没有正统机构背书、不legit,没有热度的代名词。我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事情....

第三是token流通量和估值。从19年到现在,币都已经全部解锁了,我们的mc = fdv,其中接近70%的token是锁在验证人节点的。然后研究部门的大佬们就说,这个砸盘压力很大啊,我就纳闷了,先不说大部分的币都在验证人节点里,我们都是纯社区的盘面,谁来砸盘啊?其次,我们这么老的币也不是没上过大所,6年的时间兜兜转转,要砸盘还要去你哪里吗?再次就是,砸盘压力的大小是跟市fdv呈正比的,我们的市值和fdv才不到100m,一个有业务有产品有客户有收入的AI data layer才100m,你咋不去看看那些上线不久的 fdv 1b的项目,他们的砸盘才更需要关注吧?不对,他们的后期砸盘才更需要关注吧?!


本文地址: - 蜂鸟财经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蜂鸟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« 上一篇
上一篇:加密早报:美国二月 CPI 全面低于预期,币安获得阿布扎比主权基金 20 亿美元投资
下一篇 »

相关推荐